開啟全網商機
登錄/注冊
**** | 建設單位代碼類型:|
115********808337E | 建設單位法人:徐康 |
寇局 | 建設單位所在行政區劃:**自治區**市巴** |
巴**拉西鎮達爾塘路8號 |
**地區巴**崗切鄉七村防洪堤及護岸工程 | 項目代碼:|
建設性質: | |
2021版本:127-防洪除澇工程 | 行業類別(國民經濟代碼):N7610-N7610-防洪除澇設施管理 |
建設地點: | **自治區**市巴** 崗切鄉 |
經度:93.720509 緯度: 32.469398 | ****機關:****環境局 |
環評批復時間: | 2017-05-19 |
那環審〔2017〕116號 | 本工程排污許可證編號:無 |
項目實際總投資(萬元): | 221.25 |
11.15 | 運營單位名稱:無 |
無 | 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編制機構名稱:******公司 |
****0195MA6TB5WE63 | 驗收監測單位:無 |
無 | 竣工時間:2018-08-22 |
調試結束時間: | |
2024-11-11 | 驗收報告公開結束時間:2024-12-06 |
驗收報告公開載體: | https://js-eia.cn |
** | 實際建設情況:** |
無 | 是否屬于重大變動:|
本次工程建設堤防總長為3669m,其中左岸1#護岸長617m,左岸2#護岸長1151m,右岸1#防洪堤742m,右岸2#防洪堤400m、護岸759m,下河踏步6座。本工程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堤防級別為Ⅴ級。 | 實際建設情況:與環評階段一致 |
無 | 是否屬于重大變動:|
無 | 實際建設情況:無 |
無 | 是否屬于重大變動:|
生態環境:①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施工擾動范圍,禁止隨意挖沙、采石,禁止車輛隨意開辟便道和下道行駛。 ②工程臨時施工場地區域均為河灘地,在堤防修建好后會對區域進行利用。因此,施工結束后對施工場地的臨時建筑進行拆除,拆除建筑后對地表進行松土,并撒播披堿草草籽進行生態恢復。 ③工程開挖的產生的土石方應及時回填、壓實,施工過程中對開挖土石方用篷布進行遮蓋,避免雨天挖、填方作業,通過以上措施以減輕水土流失。 ④所有建筑材料必須到指定的料場購買或者開采,對自采的填土料場取料時控制好開挖邊坡高度,杜絕大的開挖面,施工結束后對填土料場進行平整、避免形成大的采坑影響河道行洪。 ⑤在堤防基礎高于水面0.5m的時候對圍堰進行拆除,拆除圍堰產生的棄渣用于堤身填筑,禁止把堤身拆除產生的泥渣棄入河道或者不對圍堰進行拆除而保留在河道中。圍堰拆除后對圍堰沿線河底進行平整,與原河道基本保持一致的平整度。 ⑥施工期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嚴禁施工人員進入周邊山林捕殺野生動物、砍伐植物。 廢氣:(1)揚塵 ①加強運輸管理,科學選擇運輸路線,保證汽車安全、文明行駛,減少揚塵的產生。 ②出入工地的車輛在晴好或大風天氣時應及時清洗輪胎,路面應及時灑水降塵,運輸水泥、砂等粉狀材料時應封閉或遮蓋以減少揚塵的產生。 ③建筑材料輕裝輕卸,盡量降低裝卸高度;加強施工管理,對灑落的散裝物料及時清除。 ④開挖的土石方應及時壓實和清運,對臨時工程開挖的土石方應及時壓實、回填且加強圍擋,對水泥、砂等粉狀材料堆場應及時加蓋篷布,以減少風蝕揚塵的產生。 ⑤當風速大于4m/s時,停止施工;對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拌和站采取灑水等措施防止揚塵。 ⑥設置工地圍檔,圍檔作用主要是阻擋一部分施工揚塵擴散到施工區外,當風力不大時也可減少自然揚塵的產生,對降低揚塵污染十分必要。 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堅持文明施工、科學施工。 ⑧在提防沿線50m范圍內有大氣敏感點段施工開挖產生的土石方應采取篷布遮蓋,并加快施工進度,控制施工時間。 (2)機械廢氣 ①施工中應選擇排氣污染物穩定且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施工機械,使之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科學管理,合理安排運行時間,發揮其最大效率。 ②加強施工機械和車輛的維護和保養,經常檢查汽車的密封元件及進、排氣系統是否工作正常,以減少汽、柴油的泄漏,保證進、排氣系統暢通,并使用優質燃料,減少廢氣排放。 廢水:(1)機械維修廢水:項目施工機械較少,機械維修廢水產生量約0.5m3/d,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修建防滲隔油沉淀池(規格為1m×1m×0.8m,土坑鋪塑料膜的方式)收集,施工期間隔油、沉淀后回用,施工結束后自然蒸發。設備維修產生的廢潤滑油、廢機油通過油桶暫存,施工結束后****中心安全處理。 (2)拌合機械沖洗廢水:項目拌合機械沖洗用水量約0.5m3/d,主要污染物為SS,設防滲沉淀池(規格為1m×1m×0.8m,土坑鋪塑料膜的方式)收集后回用于混凝土拌合,不直接排放,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很小。 (3)涉水施工:嚴格按照設計的圍堰方式進行施工,對圍堰迎水面鋪設防滲膜,減少主體工程涉水施工產生的影響,減少對河段水生生態及魚類的影響。 (4)基坑降水:基坑降水除懸浮物有所增加外,其余指標均與地表水相似,而榮瓊曲現狀地表水SS較重,且無魚類“三場”及珍稀保護水生生物分布。因此,沉淀后可以就近排入河道。 (5)生活污水:施工生活污水排放量為4.0m3/d,清洗廢水等清潔下水用作場地灑水降塵;廁所糞便廢水外運作為草地澆灌。 噪聲:①合理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和施工方式,同時在施工過中施工單位應設專人對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和維護,并負責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嚴格按操作規范使用各類機械。 ②施工沿線設置圍擋;在防洪工程沿線100m范圍內有噪聲敏感點段施工期間應盡量減少多個施工機械同時作業的情形,降低施工期噪聲源強。 ③運輸車輛在通過村鎮的時候減速慢行,禁止鳴笛,減少和控制運輸交通噪聲對敏感點的影響。 ④禁止夜間施工。 固廢:①施工期加強土石方的全工程調運工作,挖方臨時堆放,在堤防基礎修好后作為堤身填筑材料回填。少量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對鋼筋、編織袋等可以回收的回收利用,對廢棄混凝土等渣土作為堤身填料。 ②對生活垃圾設置垃圾桶、集中收集后同巴**鄉鎮現狀生活垃圾一并運至巴****填埋場處置,禁止隨意丟棄。 | 實際建設情況:生態環境:①嚴格控制施工范圍,禁止隨意開采沙、石,禁止車輛開辟便道; ②施工結束后,拆除臨時建筑,并撒播草籽; ③開挖土石方及時回填壓實并采用篷布遮蓋,禁止雨天施工作業; ④大部分建筑材料外購,少部分建筑材料工程區自采,并于施工結束后對填土料場進行平整; ⑤拆除圍堰產生的棄渣用于堤身填筑,禁止棄入河道; 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禁止施工人員捕獵砍伐植物。 廢氣:(1)揚塵 ①加強運輸管理,科學選擇運輸路線。 ②車輛出入場區及時清洗輪胎,路面進行灑水降塵,運輸粉狀材料進行封閉遮蓋; ③加強施工管理,對散落的散裝物料及時清除; ④開挖土石方及時壓實清運并回填,粉狀材料堆場加蓋篷布; ⑤禁止大風天施工,對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拌和站進行灑水降塵; ⑥設置工地圍檔; ⑦加強施工人員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⑧敏感點范圍內開挖土石方進行篷布遮蓋,并加快施工進度,控制施工時間。 (2)機械廢氣 ①選用國家規定器械,加強器械科學管理,合理安排運行時間; ②加強器械維護保養并使用優質燃料。 廢水:①機修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用于場區灑水降塵,少量油渣焚燒處理,****維修站處理; ②沖洗廢水經沉淀池收集后回用于混凝土拌合,不外排; ③涉水施工工程采取圍堰施工工藝,對圍堰迎水面鋪設防滲膜; ④基坑降水經沉淀后用于施工區灑水降塵。 ⑤生活污水租用當地居民已有設施收集處理。 噪聲:①選用低噪聲設備,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并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 ②施工沿線設置圍擋,減少機械同時使用,降低源強; ③禁止夜間施工,運輸車輛經過居民區時減速行駛,禁止鳴笛; 固廢:①土石方平衡,多余棄方用作堤身回填材料,少量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對鋼筋、編織袋等可以回收的回收利用,對廢棄混凝土等渣土作為堤身填料; ②生活垃圾經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
基本無變動 | 是否屬于重大變動:|
無 | 實際建設情況:無 |
無 | 是否屬于重大變動:|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1 | 沉淀池、隔油池 | 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一級標準 | 施工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場區灑水降塵;生活污水利用當地民房已有設施收集處理,不外排。 | 無 |
1 | 無 |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顆粒物監控濃度限值 | 施工期對場區采用灑水降塵;禁止大風天氣施工;對運輸車輛篷布遮蓋;加強運輸管理、科學選擇運輸路線;施工區設置圍擋等,并選擇國家標準器械,定期對車輛進行維護保養,并使用優質燃料。 | 無 |
1 | 無 | 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標準限值 | 合理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和施工方式并對機械設備進行保養維護;禁止夜間施工,控制源強;施工沿線設置圍擋措施;車輛通過村莊減速行駛并禁止鳴笛后減輕了噪聲對敏感點的影響。 | 無 |
1 | 剩余挖方作為堤身回填材料;對建筑垃圾進行收集,對鋼筋、編織袋等可以回收的回收利用,對廢棄混凝土等渣土作為堤身填料;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 已落實 |
1 | ①嚴格控制施工范圍,禁止隨意開采沙、石,禁止車輛開辟便道; ②施工結束后,拆除臨時建筑,并撒播草籽; ③開挖土石方及時回填壓實并采用篷布遮蓋,禁止雨天施工作業; ④大部分建筑材料外購,少部分建筑材料工程區自采,并于施工結束后對填土料場進行平整; ⑤拆除圍堰產生的棄渣用于堤身填筑,禁止棄入河道; 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禁止施工人員捕獵砍伐植物。 | 已落實 |
無 | 驗收階段落實情況:無 |
/ |
無 | 驗收階段落實情況:無 |
/ |
無 | 驗收階段落實情況:無 |
/ |
無 | 驗收階段落實情況:無 |
/ |
無 | 驗收階段落實情況:無 |
/ |
無 | 驗收階段落實情況:無 |
/ |
/ |
/ |
/ |
/ |
/ |
/ |
1 | 未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要求建設或落實環境保護設施,或者環境保護設施未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或者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控制要求 |
3 |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經批準后,該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建設單位未重新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未經批準 |
4 | 建設過程中造成重大環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態破壞未恢復 |
5 | 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建設項目,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 |
6 | 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建設項目,其環境保護設施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能力不能滿足主體工程需要 |
7 | 建設單位因該建設項目違反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受到處罰,被責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驗收報告的基礎資料數據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項、遺漏,或者驗收結論不明確、不合理 |
9 | 其他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不得通過環境保護驗收 |
不存在上述情況 | |
驗收結論 | 合格 |